意外!央行放水2650亿元!这轮操作之后将是定向降准?

2018-09-18 03:02:32 中国证券报、券商中国 作者:编辑

今天,央行出人意料开展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,利率持平于3.30%。


此次央行放水,令市场颇感意外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9月12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之后,连续3天净投放3300亿元,再加上今天的2650亿元,6天累计净投放达5950亿元。


这也是本月以来央行第二次MLF操作,10天前,中国央行刚刚续作到期的MLF。在央行坚定释放宽松预期的背景下,市场资金利率继续下行。无论是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,还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3月期Shibor,都呈现出下跌态势。


2650亿元,央行意外再放水


今天,央行开展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,利率持平于3.30%。这也是本月以来央行第二次MLF操作,10天前,中国央行刚刚续作到期的MLF。

551619d.jpg


9月7日,中国央行开展1765亿元1年期MLF操作,利率持平于3.30%,当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,无逆回购到期。此前,今年8月22日至9月11日,央行连续15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。


市场一度传出央行8月末对国有大行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消息后,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除3月期Shibor外全线止跌回升。两个因素的推动下,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。


但是,到了9月12日,央行终于又重启逆回购操作,当日实施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,净投放600亿元。紧接着在13日与14日,央行继续进行逆回购操作,两日分别净投放1200亿元、1500亿元。上周共计净投放3300亿元。


加上今天,这次央行开展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,再次表明央行对于流动性支持的力度力度不改。


央行为何意外投放MLF


中信固收明明团队表示,9月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行期,本次操作意在补充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,避免流动性环境遭受较大的冲击。同时,中秋节假期和国庆假期来临,公众现金需求增大,最近三年9月底M0均环比增长2000亿元左右,央行投放流动性补充流动性缺口。


国盛固收分析师刘郁认为,今日的操作可能是考虑到三方面的原因:


一是地方债本周发行量大,发行总额高达3789亿,为年内单周最高,远超此前几周2000-2800亿左右的单周发行量,投放MLF可以起到对冲地方债缴款的作用,以防止资金面过度收紧。


二是上周发布的8月经济、金融数据没有明显的反弹迹象。银行贷款中票据和居民贷款占比较高,企业中长期贷款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,央行此次操作可能也是为了促进银行信贷投放,也可以继续促进信用债融资的修复,从而推动经济企稳。


三是本周到期逆回购金额较大,达到2700亿,提前进行MLF操作可以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。




降准可期 政策面持续发力
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央行选择MLF而非继续实施逆回购操作,进一步释放了宽货币、宽信用的预期。有的机构认为,央行仍倾向于投放中长期流动性,MLF操作只是前奏,接下来可能实施定向降准操作。


与常规逆回购相比,MLF在稳资金、稳信用、稳市场方面的信号和作用要更强烈一些。


在稳资金方面,MLF投放的是中期流动性,期限比央行逆回购期限长,在现阶段,既可以对冲税期、季末监管考核等短期时点性因素的影响,又能够完整覆盖财政从收入到支出的环节,有力平抑地方债集中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。明明称,央行再次新作MLF稳定流动性环境,前瞻性特征凸显,后续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然可持续。


在稳信用方面,由于MLF操作投放的是中期流动性,市场机构在拿到这些资金之后,除了用于调节短期资金头寸,还可以视情况开展投资,比如投放信贷、开展债券投资等,从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。


在稳市场方面,央行再次开展MLF操作,有助于打消市场对货币政策被动收紧的担忧,进一步明确了宽货币、宽信用的预期,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底。


事实上,因此前央行较长时间停做逆回购,且月初等量续做MLF,一部分市场人士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的疑问,并担忧月底央行可能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。9月底,美联储将议息,市场基本认定,美联储再次加息没有悬念。


刘郁称,MLF操作可能表明货币政策再度进入边际转松阶段。从当前经济数据来看,8月基建投资未能企稳,后续出口和地产可能面临回落压力,导致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回落压力较大。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,年内剩余几个月仍存在降准的可能。参考上半年降息的时点,美联储加息和美国关税政策落地是需要重视的两个时点。


中信固收明明团队称,在市场流动性存在较大缺口、内部需求平稳、信用扩张不通畅的环境下,通过MLF投放或定向降准加大基础货币供给、提高货币乘数是较为适宜的手段。预计10月前后央行可能再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。


市场人士认为,宽货币确保市场利率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,债券市场不存在大幅调整的空间。


对于A股市场来说,政策底、估值底基本确立,成交量也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,市场底即将甚至已经出现,当前唯一缺的就是信心。一些市场人士认为,市场可能过度高估贸易政策对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冲击,情绪低迷造成市场惯性杀跌,但经济增长的韧性不容忽视,悲观预期面临纠偏。近来外资持续加仓中国股票和债券,也可能表明内资悲观过度了。


综合自:中国证券报、券商中国

责编:大可、日青


    新金融传媒是由海河传媒中心主管主办的财经媒体机构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新金融传媒出品的同名官网、微信公号、微博及新媒体矩阵共同组成天津唯一专业财经媒体平台…

加入我们

新金融传媒期待您的加入!

更多信息 »
联系我们

电话: 022-23603250
邮箱: xjrmedia@sina.com
传真: 022-23603258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
022-23603262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
xjrgc2010@163.com